找到相关内容125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宗根本经典的选取

    不犯威仪。属二乘福(戒善)。三者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。属大乘福(行善)。此三福具有从浅到深,从低到高的次第。三福中或修持一福,或具足修持三福,回向均可往生。 十六观门的次第是:(1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1162468.html
  • 佛教对“身心疾病”的看法

    越好,所谓:“衣单两斤半,随身十八物。”一个人东西越少,欲望就越少;东西越多,所带给我们的困扰、烦恼也就越多。  然而,现代人的东西太多了;拥有、贪多是坏习惯。不过这也难怪,有人说“大过不犯,小过不断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462515.html
  • 心念与命运摘录

    儿子徐纯夫考中举人,在翰林书院任官。   这则事例实在可以做为得到宝藏者的最佳模范。(《历史感应统纪》第三卷第一百二十页)   购买稻米救济贫困,比不取宝藏更胜一筹。每天取用而又不犯私心最难,徐孝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14262571.html
  • 中国戒律宏传概论

    中国戒律宏传概论  苇舫  一、序起  中国戒律,虽有两千年的历史,而真正有人能依律实行者,可谓「凤毛麟角」,绝无仅有的了!但古人虽不能事事皆遵律条,如法行持;然于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等等根本戒,即普通所称之性罪戒,尚能坚白不犯,如法受持。惜至今日,僧伽窳腐,纲纪沦亡,习尚虚伪,就如江河日下,愈趋愈非了!微细戒相,固不待言,即根本之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(吃烟同)等大戒,除...

    苇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35562871.html
  • 律藏漫谈

    为钱)或有价物资⑷有盗心⑸移动位置(离本处) 。六事是:⑴非自想⑵非亲厚想⑶非暂用想⑷重要物⑸有盗心⑹离本处。设若欠其一,则只科偷兰遮罪或变成突吉罗罪。不与取,而不犯盗罪的有如下的九种情形:⑴以为自己...

    清 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2162898.html
  • 佛教法律哲学的精要

    犯罪者就能够复权。例如:僧残罪之别住、舍堕罪之财物舍弃等,都是促进忏悔的一个手段,其所主要的目的,是在精神方面,不是在物质上的事,所以,一旦忏悔,则可复其所有。   一方面,戒律的目的,并不仅以不犯为...

    李世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3962915.html
  • 关于“不非时食”

    施,亦不服食,终死不犯。常思 禅定。一切饮食虽有所食,裁自支命,欲令一切解深远愿,得十种力,以为饮食。是为沙弥尼戒也”。  三、沙弥十戒仪则经,宋西天三藏施护译。此经以偈颂为文,计七十二颂。其中颂不非...

    续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4362918.html
  • 神通不是道

    利他为主。不可为小利益而舍弃大利益,最主要是具足利他之想。  结语  菩萨所作若符合如上九种观察,则不仅不犯堕罪,且具有无边功德;反之,则菩萨犯堕罪。总之,菩萨若是发大心为众生而行,即使舍弃自己的小利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4462947.html
  • 从《弥陀经》中的三条进路论“愿力”的实践与完成

    :  欲生彼国者,当修三福:一者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;二者受持三归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;三者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。如此三事,名为净业。佛告韦提希,汝今知不?此三种业...

    罗卓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0862997.html
  • 菩萨罗汉证圆通

    若诸有学。断十二缘。缘断胜性。胜妙现圆。我于彼前现缘觉身。而为说法。令其解脱。  若诸有学。得四谛空。修道入灭。胜性现圆。我于彼前现声闻身。而为说法。令其解脱。  若诸众生。欲心明悟。不犯欲尘。欲身清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5863450.html